《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5 23:42:37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及作者。

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线索。

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团徽是共青团员的标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标志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城市是什么样的?(看课件)

2、看完了课件,同学们觉得我们现在的城市有什么特点?

3、课文哪几自然段在讲城市的雷同现象?请同学们速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

(出示速读要求)

4、过渡: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弄懂它的含义。"就 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 成一个连体人。"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

5、难道,城市中就没有标识了吗?从哪看出?我们城市的标识是什么呢?

6、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找到这些城市和作为城市标志的树树的特点。、

默读 划批 填表

7、指名展示。

8、指名读课文。说说各个城市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城市的标识。(看课件)

9、整体读课文,想一想:(1)、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 2)、作者要写的是“作为城市的标志的树,”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篇幅写“城市多胞胎”现象?(出示课件)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0、教师小结: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在张抗抗看来,“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冰冷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志”,因此她大声疾呼:“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这,就是张抗抗在《城市的标志》中要告诉大家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练笔。

城市的标志是树,那你们的家乡有没有自己的标志呢?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们家乡的标志写下来。

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志

杭州 ——————香樟树

南京或上海 ——————法国梧桐

福州或广州 ——————榕树

海口 ——————椰树

长春 ——————油松

喀什 ——————圆冠榆

北京 ——————国槐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是张抗抗。全文围绕“标识”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城市的雷同致使城市失去了它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力和灵性,为下文写“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埋下伏笔。最后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用“树”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来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城市的孩子,对城市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一下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六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多阅读,在读中去感悟,以便更深刻地认识到“树“是城市的标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倡导多读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的。让学生在多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深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的部分字词。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红领巾佩带的很整齐,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标识是什么吗?(红领巾)咱们知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呢?(大楼、公园、树……)今天咱们就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城市的标识

3、指出“识”是多音字,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城市的标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掳掠霓虹灯遒劲蔚为壮观婀娜

挺拔苍劲坚韧忠心耿耿芸芸众生

3、理解一些词语:

遒劲:雄健有力。形容树枝。

馈赠:赠送。

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川流不息: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4 ……此处隐藏2270个字……/p>

1、老师欣赏个性鲜明的你们,我们的班集体因为你的与众不同而美丽可爱,那么,我们的祖国也拥有无数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它们的标识是什么呢?(树)

2、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要问题。请看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7---17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哪些城市的哪些树?这些树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有感情地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可以从文中找关键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三、交流释疑。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4个组)

其他同学认真看,也可以补充完善。

2、集体评价。

问题1:

杭州 香樟树 遒劲而伸展 香气 葱郁

南京 上海 法国梧桐 高大粗壮 宽大茂密

福州 广州 榕树 流苏样密密的枝条 完整的森林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新疆喀什 圆冠榆玲珑精致

北京 国槐 秀气坚韧

看着这些树,你有什么感受?(美,各有特点,千姿百态)

(2)你们喜欢哪种树?请用朗读展示出来。(3个小组展示朗读)

问题2:

交流:作者为什么把树称为城市的标识?

(出示小黑板上的成果,评价。)

老师相机板书:印记、标识、灵魂、馈赠、个性

点拨:作者把树作为城市的标识,想表达什么?提醒我们……?

小结: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相似,城市的个性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抹杀。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在张抗抗看来,

接读:最后只剩下了树…… 最后只剩下了树…… 最后只剩下了树……也许有一天……

因此,作者大声疾呼: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城市的标识是树,那么丁丁有什么看法呢?你的看法呢?

2、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家乡灵宝的标识是什么呢?(冬冬的视角)

3、作者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城市的雷同现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呢?(铺垫,衬托。)

这是本节课的写法之一,除此之外,课文还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正反面描写相结合、铺垫、运用修辞方法)

五、 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2、总结: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真实的内心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的标志,号召人们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珍惜大自然中的一切。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基础目标:课文能读通顺,流利,读出对香樟树的美(第8自然段);读准“识、模”等多音字和“如此相像、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一模一样、遒劲伸展、宽大茂密、婀娜苗条、挺拔苍劲、玲珑精致、秀气坚韧”等词语,了解“遒劲”的意思,知道城市的标识是树。

2 、核心目标:通过学习重点段落第八段,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句,并能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及写作顺序,学会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体会文章“衬托”的写作方法。

3 、拓展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搜集和教师补充,学生了解有关张抗抗的简单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城市的无耐和喜欢树木的感情;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

重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段落第八段,理解“遒劲”,并能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及写作顺序;体会文章“衬托”的写作方法及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帮辅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

1.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二遍:画出好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词义;第三遍: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搜集作者张抗抗的资料,并能试着说一说。

3.思考课后练习题,写写自己的想法。

4.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课前三分钟

主题:珍惜 演讲:孙婉迪

一、导入

生说城市的印象,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

1、认读

生字:遒qiú 涸hé 芸yún 馈kuì

正音字:胞bāo,不读pāo 崭zhǎn,不读zhàn 掳掠、遒劲jìng

2、开火车说四字词语

3、自由读,齐读下列词语:

如此相像 似曾相识

大同小异 一模一样

遒劲伸展 宽大茂密 婀娜苗条

挺拔苍劲 玲珑精致 秀气坚韧

4、思考以上两组词语和课文什么内容有关?(城市的雷同;千姿百态的树)

三、重点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1-5段,找出城市间雷同的段落,画出感触深的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交流回报:谈理解,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第六段

说感触深的一个词“复制”,谈理解,读出这种无奈

2、出示第二组词

自读,谈自己仿佛看、听、闻到了什么?

读出美,再读这些词

生谈自己的理解:什么是作者眼中城市的标识?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城市的雷同?

作业:摘抄文中好词好句

教师活动:

师生点评

板书“城市”

重点指导:识在这里当标记、记号讲,读四声

遒和馈的笔顺、结构

学生点评、教师鼓励。

教师引导:

抓住段落中“如此想象、似曾相识、茫然无措”

第五段缺少标点符号

过渡:生活在这样如此雷同的城市,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师补充: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用有差别或相反的事物做陪衬,这种写法就叫衬托

教师出示课件

预习是学生学好本课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意图:

查缺补漏,全班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字词

意图:文章这两组词语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两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意图:抓住“如此想象、似曾相识、茫然无措”等词语了解城市间雷同,谈出学生自己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为下面的问题“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城市的雷同?”做铺垫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