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大连市高中数学教师为期两天的全员培训。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景敏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怎么去做?就是关注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方法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所采取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方法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过程。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方法的改革问题。
景敏老师倡导我们要对传统课堂中的一些过程加以完善和调整。
1、复习准备
如果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以复习提问开始的,复习提问这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做的不到位,就是低效率的。如果复习提问时谁举手就叫谁是不行的。我们要的是面向全体,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所以复习提问可以进行分层抽样,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把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要问到,才能心中有数。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下,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去提取这一情景下生成的知识。当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时,在这个情景下,把它搬到了教室里面来了,他会觉得这件事和我学习有关系,他会感兴趣的、好奇的。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个情景给出以后,要在这个情景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他的认知过程,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创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质疑中来的,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这才能创新,他是创新的根源,所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解决问题,生成新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半是老师来解决问题,尽管在学术界和在教育中反反复复的强调呼吁,老师要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做,但是有很多老师是不放心的。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做示范,有的时候需要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因为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过程。我们期待老师拿出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通过这种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重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他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这要占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4、小结反思
这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再一次看知识生成的过程,一是要看知识是哪里来的,二是知识怎样形成来的,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要提到这一高度来小结,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对小结的层面上,老师常常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了?非常宽泛的提问——有什么收获,没有训练的话,孩子经常看到黑板上写什么他就说什么,解决问题中的那些方式和方法常常是被忽视的,如果真想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那么我们老师一定是要以问题引领的,从知识上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想运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中,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样的招法、策略,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这样的.去研究,去思考。
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切实感受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紧时代的脚步。
培训的内容为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美育、德育、生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渗透,内容上从多个角度认识数学也多个角度的输出数学,打破了数学只是计算,只是为了考试,只为了更深的逻辑的误解。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学教师与学生是矛盾组合体,家长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方法不当产生的问题等;
第二部分,从数学中存在的美以及美好的事物中看不见的数学两方面,来讲述数学教学中美育,从德育的角度看数学,在数学的教学中融入了美育与德育;
蒙娜丽莎的美遗世千年,黄金比例构图的美流传永久。
第三部分,基于新课标的改革,学生所学习知识要与未来职业进行连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了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还要明确国家政策指引,要了解学生性格,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厘清价值观,挖掘潜能。
经过这次培训,对数学有了新的视角,数学可以看作是符号间的哲学,数学的美不只于逻辑,概念、公式、体系,有限美、无限美、类比美、简约美等,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数学中隐藏着的德育,同时也使得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原本的迷惑有了新的方向和认识。
20xx年10月24日――10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大连市高中数学教师为期两天的全员培训。本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理论学习。让我们得以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他们对 数学教学 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景敏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构建高效课堂,怎么去做?就是关注过程与方法。过程指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方法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所采取的形式。不同的方式、方法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过程。高效课堂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方法的改革问题。
景敏老师倡导我们要对传统课堂中的一些过程加以完善和调整。
1.复习准备:如果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以复习提问开始的,复习提问这个课堂教学环节上做的不到位,就是低效率的。如果复习提问时谁举手就叫谁是不行的。我们要的是面向全体,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所以复习提问可以进行分层抽样,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把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要问到,才能心中有数。
2.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下,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去提取这一情景下生成的知识。当创设的情境非常贴近孩子日常生活时,在这个情景下,把它搬到了教室里面来了,他会觉得这件事和我学习有关系,他会感兴趣的、好奇的。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个情景给出以后,要在这个情景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完成他的认知过程,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恰恰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能力培养的过程。而创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定是从质疑中来的,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这才能创新,他是创新的根源,所以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解决问题,生成新知: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半是老师来解决问题,尽管在学术界和在教育中反反复复的强调呼吁,老师要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做,但是有很多老师是不放心的。有的时候需要老师做示范,有的时候需要学生去独立的思考,因为这部分是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过程。我们期待老师拿出一定的时间,不要匆匆忙忙,匆匆忙忙是做不好这件事情的。通过这种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重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他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知,这要占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4.小结反思:这时候需要引领学生再一次看知识生成的过程,一是要看知识是哪里来的,二是知识怎样形成来的,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要提到这一高度来小结,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总体上去把握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但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对小结的层面上,老师常常是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了?非常宽泛的提问――有什么收获,没有训练的话,孩子经常看到黑板上写什么他就说什么,解决问题中的那些方式和方法常常是被忽视的,如果真想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这个过程,那么我们老师一定是要以问题引领的,从知识上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要想运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接下来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中,我们运用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样的招法、策略,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这样的去研究,去思考。
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切实感受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唯有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跟紧时代的脚步。
一、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反之,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包括直线)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运动变化的辨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电教手段应用于解几教学应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揭示教学内容中内在辨证关系,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上述思想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基于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即能够迅速改变变数,同步达到屏幕图形的变化,或屏幕图形的渐变;窗口同步显示变数的变化,并且演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演示速度可任意调整;可以随时看到各种情形下的数量变化或不变,图形的动或静,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教师根据呈现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或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提出的各种变数来观察、验证、对比、寻找一般规律和特殊属性。使学生能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敏锐地抓住变化特征,真正地将现代科技应用于辅助教学。
二、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为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往往仍是启而不发,感触不深,容易疲劳从而导致厌学的负面心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和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例如:《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这一课,重点是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以及参数A,ω,φ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难点是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在教学中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总结图象变换的规律。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给出了函数 y=sinx到y=3sinx 、y=sinx到y=sin2x 及y=sin2x 到y=sin(2x+1)的变化过程,总结出y=sinx到y=Asinx、y=sinx到y=sinωx 及y=sinωx到y=sin(ωx+φ)的伸缩或平移变换的变化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把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了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复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如必修《2》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的方程》(复习课)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当参数k和参数b改变时,直线怎样变化?
笔者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设计好课件,以y=2.00x+0.98为例,先改变k值,b值不变;再改变b值,k值不变。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变化过程,猜想、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k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表示的直线都经过点(0,b),它们是一组共点直线;当b取任意实数时,方程y=kx+b(k≠0)表示的直线彼此平行,它们是一组平行直线。就这样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直线的变化过程,并且印象深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