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育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了几册《幼儿教育》,一册上,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那个故事家喻户晓,我都能一下子讲出来,我也曾给我们的孩子讲过,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一直被成人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逃避。一直以来,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可是,在书中它又有了“铁杵磨成针”新释,难道在这里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渗透的道理呢?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又进入了思考,书中有老师的震惊,也有我的震惊:现在的孩子,是新时代的人,同样的故事,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他们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直言她太笨了,用那么多时间,何不去买一根针呢?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另一层寓意,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看准目标就要坚持到底。但是,又有谁能肯定这条道就不是死胡同?坚持是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由此感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对我们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更多。
今天讲《聪明的乌龟》时,我曾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哪个小动物?”故事中狐狸要吃青蛙和乌龟,可是乌龟很聪明,想办法战胜了狐狸。依照我们的思维,应该是喜欢乌龟的,这也是我这节课的`预设。多数孩子回答喜欢乌龟,可是赵正阳的回答让我很不理解,他喜欢狐狸!赵正阳解释说:因为狐狸很漂亮。我迟疑了,不知道这节课该如何继续下去。这时其他孩子们给我解了围:“狐狸太坏了,它欺负小动物。”赵正阳不服气地说:“我们可以教育它,这样它不就会变好了吗?”教育狐狸,这是一种好提议,我顺水推舟地说:“我们怎样教育狐狸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办法。通过孩子们对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负小动物了,变得更可爱了,孩子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当时我直接否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在情感上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能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严重的会形成现在普遍存在的“板鸭子”。这次关于“教育狐狸”的话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想问题的角度也多了。
我们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总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大人,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预设不相符合时,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苦口婆心”地劝说,然后“心满意足’’地看着孩子走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创新意识,只会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过早地成为素质教育下的“板鸭子”!
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在随机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
心理健康对幼儿来说,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因为情绪烦躁而孤独、自闭、失眠甚至离家出走的儿童为数不少。最近,幼教专家指出,幼儿的情绪也需要有发泄的地方。
专家呼吁:创造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氛围,给幼儿建立一个发泄不满情绪的空间,让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发泄出来。从小就学会适当自我发泄、懂得“心灵透气”的儿童,今后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能够独立地自我反省,愉快地与人沟通。
如今,一些幼儿园已经为孩子创造了“发泄”的条件。比如,闵行区阶梯华纳幼儿园就有一个“沙包室”。在这里,只要孩子心情不愉快,都可以来沙包室打一拳、踢一脚,充分发泄内心的“郁闷”。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孩子的心灵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宣泄。
教育学专家告诉记者,家长在家里也可以为宝宝创建一个倾诉不良情绪的“发泄角”。最简单的发泄角可以是孩子的床头或父母床边。这样的环境安静、舒适,而且温暖,不仅让孩子觉得安全,更有助于宝宝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机会发泄各种情绪。家长可以每天或每隔几天,固定在晚上睡觉前安静的时刻把孩子带到这里,平等、温和地和他交流,并帮助他保守秘密。多次以后,孩子就养成在“发泄角”交流的习惯,不良情绪就能很快得到消除。
专家认为,经过这样“发泄训练”的孩子今后不会把不愉快的事情憋在肚子里,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习惯并善于自我反省,容易解开心里的“结”。
从事多元智能研发的教育专家林丽忆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幼儿也需要有宣泄情感的空间,他们从小就处在和老师、家长、同伴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有内心的心情变化。发泄不仅有利于发展孩子的人际交往智能,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内省智能。通过宣泄和沟通,让孩子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这对于他们在今后,学会做到处事不惊、遇事不怕,更擅长内心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
文档为doc格式